雷火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35章 无畏擒龙40(第2页)

上午,两人一起整理祖父的书稿。老人的手指划过纸页时,总在提到“腊梅结果”的地方停顿,像在寻找失落的字句。砚之发现,书稿的空白处画着许多小图:有南方的竹,北方的松,还有两株缠在一起的腊梅,枝桠上结着小小的果子,像谁把月亮摘下来挂在了树上。

“他总说,”老人指着那些果子,“植物和人一样,得杂交了才壮实。北方的耐寒,南方的耐旱,合在一起,才能结出最好的果。”

砚之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些褐色的小颗粒,是在祖父的书箱夹层里找到的。“这是不是腊梅的种子?”她把颗粒放在掌心,圆滚滚的像缩小的梅子,“日记里说,‘南果北种,需以心温之’。”

老人的眼睛亮了,像被点燃的灯。他拿起颗种子,放在阳光下看,纹路里还沾着些泥土,像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是他说的‘结果’。”他转身从东厢房拿来个陶盆,盆底刻着朵腊梅,“春分种下去,用院子里的土,混着你带来的北方黄土,说不定真能发芽。”

中午的太阳把青石板晒得发烫。砚之蹲在桂花树下,看着老人把种子埋进土里,动作轻得像在放只熟睡的鸟。他浇水时用的是铜壶,壶嘴弯得像月牙,壶身上刻着“静远堂”三个字,水渍流过时,字仿佛活了过来。

“你祖父说,”老人把陶盆放在朝南的窗台上,那里刚好能晒到全天的太阳,“种子得见着光,才能知道往哪儿长,就像人,心里得有个念想,才走得远。”

砚之翻开祖父的日记,最新的一页写着:“腊梅结果时,砚之该长大了。若她来静远堂,告诉张先生,北地的雪化了,南枝的花该开了。”字迹已经抖得厉害,却每个笔画都没断,像拼尽最后力气也要把话传到。

老人突然拆开那封砚之带来的信。信纸已经黄得像秋叶,上面只有一句话,是祖父的笔迹:“南枝北枝,终会相见。”落款的日期,是他去世前三天。老人把信纸叠成朵腊梅的形状,放进那个装着北方黄土的陶盆里,说:“让它陪着种子,知道有人在等它发芽。”

下午,砚之帮着老人翻晒书。东厢房的书架从地板顶到屋顶,摆满了线装书,书脊上都贴着小小的书签,有的是桂花,有的是腊梅,还有的是葡萄叶,每片叶子上都写着日期,最早的是五十年前。她抽出本《北地草木记》,作者是祖父的名字,扉页夹着片银杏叶,上面用铅笔写着“静远堂的秋,比画里的深”。

“他写这本书时,”老人递过来杯凉茶,里面放着薄荷和金银花,“每天给我寄一页手稿,说怕写得不好,得让我这‘南方人’把把关。”他指着书里的插画,“这些植物都是照着我寄的标本画的,你看这株腊梅,枝干都是歪的,跟院里的这棵一个样。”

砚之这才注意到,插画里的腊梅树下,总藏着个小小的人影,有的在浇水,有的在修剪,有的只是站着,像在等什么。她突然想起静远堂的老照片,那个捧腊梅的青年,原来一直活在祖父的画里。

傍晚的风带着凉意。砚之坐在银杏树下,看着老人用竹帚扫起满地的桂花,金色的花瓣在他脚边打着旋,像在跳支圆舞曲。他把桂花装进个蓝布口袋,说要做桂花糕,等明年春分种子发芽时吃。

“你祖父最爱吃这个,”老人的竹帚碰到块青石板,发出清脆的响,“他说北方的点心太实诚,不如南方的糕点,甜得含蓄,像话到嘴边留三分。”

砚之摸了摸帆布包,里面的日记硌着腰。她突然不想走了,想留在这院里,看种子发芽,看腊梅开花,看老人把祖父没写完的故事,慢慢讲给她听。她想起祖父说的“未解之谜”,或许答案从来就不在书里,而在这满院的草木里,在两个老人跨越半生的约定里,在等待一场花开的耐心和温柔里。

月亮升起来时,桂花香更浓了。老人把那罐桂花酒打开,倒了两杯,一杯放在砚之面前,一杯放在对面的空位上,像是在和看不见的人对饮。“你祖父说,”老人举杯时,月光在他的白发上流淌,“好酒得等,好故事也得等,就像这院里的树,长得慢,才活得久。”

砚之端起酒杯,酒液里映着自己的影子,也映着老人的影子,还映着天上的月亮。她突然明白,有些离别不是结束,而是换种方式相守——就像北方的书里藏着南方的香,南方的院里种着北方的籽,就像祖父活在老人的记忆里,老人守在祖父的牵挂里,就像此刻,她坐在他们共同的月光里,感觉从未有过的踏实。

风吹过葡萄藤,卷须扫过陶盆,盆里的土壤微微动了动,像有什么在土里伸了个懒腰。砚之知道,故事才刚刚开始——春分的种子会发芽,北地的思念会开花,未写完的章节会在时光里慢慢铺展,就像这院里的草木,一年年枯了又荣,把所有的等待都酿成了光阴的甜,藏在每片叶子里,每朵花里,每颗等待结果的种子里。

老人拿起那本《植物志》,翻到最后一页空白,递给砚之:“剩下的,该你写了。”砚之接过笔时,指尖碰到了书里夹着的腊梅书签,干硬的花瓣下,藏着行极淡的字:“静远堂的春天,从来都不晚。”

砚之在静远堂住到第七天的时候,发现西厢房的窗台上摆着个旧相框,玻璃蒙着层灰,里面的照片却依旧清晰。那是张黑白照,两个穿中山装的男人站在腊梅树下,左边的是祖父,右边的正是眼前的老人,两人手里各握着一把修枝剪,剪尖都沾着新鲜的绿。照片边缘有处折痕,像被人反复摩挲过,折角处露出行铅笔字:“壬子年冬至,修枝待春。”

她正伸手去擦相框上的灰,老人端着盆绿萝走进来,瓷盆上的冰裂纹路里嵌着细碎的金粉,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那是你祖父临走前拍的,”老人把绿萝放在窗台上,叶片刚好遮住照片里祖父的肩膀,“他说北方的冬天太干,得在屋里多摆些植物,不然写东西时思路会僵。”

砚之的指尖划过照片里祖父的袖口,那里别着支钢笔,笔帽上的花纹和她现在用的这支一模一样——是去年生日时,出版社送的纪念款,说是复刻了某位老作家的常用笔。她突然想起祖父日记里的话:“笔如人,得养,常摸常新,搁久了就生涩。”

“他的书稿,”砚之转身时碰倒了窗台下的木箱,里面滚出些泛黄的信笺,边角都卷成了波浪,“是不是每封都提到腊梅?”

老人弯腰捡信笺,动作慢得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他捡起最上面的一封,信封上贴着枚褪色的邮票,图案是株绽放的腊梅。“这封是他去漠河考察时写的,”老人的指腹抚过邮票,“说那里的雪能没过膝盖,却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见到株腊梅,枝桠被雪压得弯弯的,花却开得比谁都精神。”

砚之接过信笺,纸页薄得像蝉翼,上面的字迹被水汽洇过,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但她还是认出了末尾的句子:“此地腊梅无南枝秀,却有北地骨,若能移至静远堂,想必能结出最硬的果。”她突然想起那个装种子的铁皮盒,盒底刻着个极小的“漠”字,原来那些褐色的颗粒,是从千里之外的雪地里来的。

那天下午,两人一起给西厢房的书架刷桐油。老人说书架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蛀了虫,得用新采的桐油刷三遍,才能保住里面的书。砚之握着鬃毛刷,蘸油时不小心溅在祖父的《北地草木记》上,油迹晕开时,竟显出些隐藏的字迹,是用极淡的墨水写的:“静远堂的桂花开了,想你。”

“他总这样,”老人用棉布擦着油迹,动作轻得像在抚摸蝴蝶的翅膀,“写书稿时想起什么,就随手记在空白处,说等成书了,这些就是给我的悄悄话。”他从书架顶层抽出个布包,里面是叠得整齐的宣纸,每张上面都画着腊梅,有的含苞,有的盛放,最末一张画着满枝的果子,旁边写着“砚之若见此图,可知祖父念兹在兹”。

砚之的眼泪滴在宣纸上,晕开了果子的轮廓。她这才明白,祖父从未离开过。他的思念藏在书稿的字里行间,藏在画稿的枝枝桠桠,藏在从漠河带回的种子里,藏在每个提到“静远堂”的清晨和黄昏。

大唐御医在都市  一部修仙录  神君的心尖宠,笨蛋娇妻她软又萌  异世求生,过五关  系统:北辰传说  重生港岛:女神都别跑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桃源绝世医神  做个兼职而已怎么加入第四天灾了  我离家之后,不羡鸳鸯,不羡仙  极品丹师:丹田破裂又何妨?  追夫火葬场,绝美老婆悔恨终生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  万法阴阳界  父母死对头,但闺女四岁娃综爆火  精灵宝可梦之拂晓  司总他对我过分着迷  gidle,一路生花  家族之我有幸运抽奖盘  我不是反派精英  

热门小说推荐
漂亮小哑巴被阴鸷大佬盯上了

漂亮小哑巴被阴鸷大佬盯上了

看似心狠手辣阴鸷疯批实则心地柔软温润护妻攻×柔弱漂亮纯洁小白花哑巴受小哑巴被逼勾引大佬,盗取商业机密,之后不告而别,再没脸去见他。四年后,大佬回国逮到他。很缺钱?要跑到这种地方来卖?聂北弦眼神冰冷。小哑巴小脸羞红,用力摇头。抖什么?背叛我的时候,不是挺有勇气吗?小哑巴欲哭无泪,有口难言。放心,我不会弄死...

抗战之血肉丛林

抗战之血肉丛林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

开局虐哭极品:我在大院风生水起

开局虐哭极品:我在大院风生水起

刚存够首付,中了五百万实现财务自由的白婉清一口卡嗝屁。一睁眼,穿到刷过几页的爆款年代文里,成了个炮灰路人甲,还带了个恶毒女配。地狱般的开局,没关系,抛开剧情杀穿满地。只要我没道德,谁也别想绑架我,干尽缺德事,功德999。继妹白莲,脏水泼她和老癞子滚苞米地,撕毁大学通知书,让她去大西北喂猪。后娘恶毒,举报投诉铁窗泪...

我开创异世界恶魔果实风

我开创异世界恶魔果实风

你知道冰和一根香蕉融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吗?我面前这个一口一个小冰球的蜥蜴会告诉你答案。但如果把电池和苹果以及苦瓜融合在一起,不仅变的难吃,还能让人拥有放电的时候身体会变绿的超能力!而当叶问拿着用牛粪,兔子毛,蝾螈,水熊虫,魔鬼辣椒和伟哥制成的动物系果实询问眼前这个被前女友戴绿帽,被现女友出轨他老爸,并且生下了他...

年代58:进场成为食堂采购员

年代58:进场成为食堂采购员

脆皮大学生李友仁玩着一款生存游戏时,一道绿光在头顶浮现,刺眼的绿光让李友仁闭紧双眼,感受到刺眼的光芒消失,李友仁已经来到了1958年。李友仁在这红火的年代面对历史的浪潮,他会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呢。...

第九特区

第九特区

关于第九特区第九特区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伪戒新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